目的:分析渤海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麻痹性贝毒毒素,为渤海天津海域的赤潮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验室培养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选取对数生长期,平台生长期的裸...
近年来,有害赤潮于中国沿海频繁发生,对沿海居民身体健康、水产养殖和自然生态形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部分有毒赤潮藻在很低的密度下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危害,但传统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无法对这类有毒赤潮进行有效的检测,因...
针对长江口临近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设计实验研究了链状亚历山大藻(东海株ACDH)生长的最适N/P、对PO4-P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有机磷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分析了ACDH藻株对P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策略.结果表明,ACDH藻株生长的...
采用批次培养方法,研究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lla)对胶体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并初步探讨了甲藻利用胶体磷的机制问题.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均能利用胶...
从海南洋浦港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溶藻活性的细菌(编号Z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测试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此菌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对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
[期刊论文] 《生态学报》2013年13期
研究了链状亚历山大藻在对数生长期、衰亡期、高氮、低氮条件下,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DNA降解、端粒酶活性...
[期刊论文] 《生态学报》2012年2期
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6株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的海洋细菌(FLB)、金藻(FLA)和两种粒径分别为0.5 μm和2.0 μm的荧光微球(FM0.5和FM2.0)4种摄食对象的摄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东海原甲...
[期刊论文] 《生态学报》2012年2期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衰亡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特异表达的cDNA文库.共获得800个克隆,利用巢式引物进行PCR筛选,最终确定阳性克隆556个.利用...
[期刊论文] 《海洋渔业》2011年1期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期刊论文] 《水产学报》2010年11期
为了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tsh poisoning toxins,PSP)的来源和检测,对实验室分离培养的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亚历山大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接种对数生长期藻细胞,培养8 d内就能达到最高细胞密度(2.4...
[期刊论文] 《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的基本营养组成,并就赤潮密度下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在单一和混合情况下对赤潮藻→卤虫模拟食物链物质传递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
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东海原甲藻 链状亚历山大藻 卤虫 总物质转化效率 营养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