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第十一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暨2003年海峡两岸港口及海岸开发研讨会 - 2003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通过原状土柱状样的连续式冲刷实验得到了工程所在地长江口北槽若干点位的粉砂层及淤泥质粉砂层的起动切应力和冲刷系数;得到了冲刷率和床面水流切应力以及水流功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表层粉砂和...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长江口地区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近年来,长江口淡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的盐水入侵影响.本文对长江口盐水入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分析了长江口盐淡水混合的类型和盐水入侵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
[会议论文] 第十一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暨2003年海峡两岸港口及海岸开发研讨会 - 2003
将杭州湾、长江口作为整体,采用高分辨率曲线网格三维模型,模拟研究M、S、K、O4个分潮潮致余流及其对物质的长期输运作用.将模拟结果与冬季和夏季某些共同观测特征对比,并作了潮致余流在冬季整体余流和物质输运中的作用...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回顾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航道治理相关科研工作的历史;总结了长江口航道变迁历程以及深水航道治理方案最终选定南港北槽的经过;介绍了工程建设从一期到三期航道水深由从8.5m、10m到12.5m的过程中开展的主要科研...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潮汐汊口在周期性潮波运动的影响下,其分流过程与机制同非感潮河段处汊口有很大不同,潮波在潮汐汊道上溯向汊口"汇"的过程中,由于各汊道粗糙度、长度、深度以及宽度的不同,导致各潮波到达汊口处存在着相位与幅度上的差...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根据实测资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成果对一些与北槽深水航道回淤有关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新的认识:①悬沙落淤不是引起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主要泥沙运动形式;②北槽深水航道的回淤量与长江径流流量的变...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回淤量大,回淤洪枯季差异大.本文对长江口径流、潮流、水温、泥沙等动力因素的洪枯季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2.5m航道洪、枯季回淤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径流通过影响北槽最大浑浊...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依据物理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严家港水闸泄流特性及闸下淤积冲刷方式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①在外河水位与内河水位确定的条件下,水闸泄流流量与相对开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②提出了区分闸孔出流条件与闸...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依据现场观测资料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初步分析了长江口南北槽横向水沙交换特性及规律,表明:①长江口南北槽横向单宽潮通量和单宽净输沙量沿纵向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峰"、"谷"特征,其中九段沙串沟、江亚南沙串沟以及...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随着沿江工程的建设、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河床的冲淤调整使得沿程的水位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长江江苏段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且外海风暴潮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新水情、新工情下不同风暴潮条件下沿程增减水幅...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分离影响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作用下,近年来白茆小沙的演变特征为上沙体滩面高程降低...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潮流能因其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能获取方式,得到广泛重视.我国潮流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关于潮流能资源估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估算研究的范围只针对局部区域,且计算结果多为...
[会议论文]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
利用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长江口声学测波仪和重力测波仪测得的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最大波高、最大波周期、平均波高、1/10 波高六种观测要素资料,分别对其相关性和频率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声学测...
[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
通过对宝山北水道航道疏浚工程中浮游动物群落及水质跟踪监测,主要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总磷、总氮和悬浮物等理化指标。研究发现水质指标中悬浮物浓度与浮游动物的密度及多样性存在某种负相关;通过三个时期对总...
[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
基于长江口水文特征,采集典型时间、典型点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系统探讨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及单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丰、平、枯等水期特征下PAHs含量差别较大,其中8...
[会议论文]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11
首先介绍长江口咸潮入侵监测体系,其次阐述成潮入侵预报方法,包括数值模式、统计和业务化预报,最后介绍咸潮入侵信息发布平台。
[会议论文]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1
本文首先对北支进行河床演变分析,为稳定河势,提出河势控制初步方案,即考虑通过逐步围垦将北支河道缩窄到合理的宽度,减小河道的放宽率,从而减少北支的纳潮量,削弱北支潮波的变形程度,以尽可能减轻北支咸潮倒灌南...
[会议论文]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1
本文分析了长江口近代南港入海深水航道的三次兴衰与白沙兴衰,白茆沙的淤涨发育到鼎盛时期伴随着长江主流的北移,从南水道转入北水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白茆沙的冲刷、后退、萎缩和衰亡伴随着长江主流的南移,从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