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年5期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
四川盆地西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发育一套礁滩组合,部分推覆到地表,部分埋藏在地下.研究表明,这套礁滩有丰富的油源条件,有一定的储集能力、良好的圈闭条件,是油气富集的非常有利的区域,虽然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但不...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勘探已近40年,但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个大中型气藏.近年来,雷口坡组钻井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中三叠统气藏储层主要位于底部雷一段、顶部雷三一雷四段,天然气主要来源于...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2011年11期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属于印支期造山楔构造负载驱动的挠曲型前渊凹陷.其中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发育一套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形成滩相白云岩和岩溶风化壳两类储层,均在川西地区获得了重要发现,如中坝气田、新场气田等,是目前四川盆地三叠系勘探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与上覆地层的分界...
[期刊论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2年1期
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最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发育的礁滩等沉积微相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为了探讨马鞍塘组滩、生物礁及礁滩组合的发育及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有关的钻井和野外资料,发现马鞍塘...
川西地区三叠系发育马鞍塘组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岩溶缝洞型储层以及雷口坡组台地边缘滩和台内滩相孔隙型储层等多套多种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地质条件良好.认为川西坳陷中段孝新-合丰构造带...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2014年3期
马鞍塘期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印支期造山楔加载于扬子地台西缘而形成的挠曲前陆盆地.根据地表露头、钻孔剖面和地震反射剖面资料,本文通过分析前陆盆地早期前陆缓坡型鲕粒滩-硅质海绵礁组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规律,标定...
[期刊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4期
马鞍塘组在龙门山前缘多次出露和钻遇,由于其岩性的差别较大,对其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四川盆地西北部多个剖面的测量和龙深1井的分析,结合古构造背景和薄片观察,对川西卡尼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
[期刊论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5期
新场构造带是川西坳陷内近东西向展布的较大型三级正向构造单元,其中发育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次级构造,构造圈闭条件优越;该构造带的海相沉积雷口坡组-马鞍塘组发育碳酸盐岩滩相储层,雷口坡顶发育不整合面缝洞型...
[期刊论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4期
川西孝泉-新场构造川科1井马鞍塘组储层未取得岩心分析资料,难以应用岩心分析孔隙度刻度测井解释孔隙度精度,这给判别测井解释孔隙度是否精确带来了难题.因此,探索性地选取川科1井马鞍塘组地层的岩屑进行铸体薄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