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土壤水文学科视角来研究和分析黄土高原森林水文作用的两个重大问题,即对总径流量和对地下水转化的影响.联系黄土高原与水循环有关的生态属性,系统阐述了林地土壤下伏干层的发现、分布、水文性质及其生物学成因....
以黄土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了近40a 来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等13 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降低,而土壤孔隙度、>0.25mm 团聚体含量、持水性和入渗性...
为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从北到南不同纬度梯度分布的3个典型植被类型区域(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年5期
城市新区的科学选址及规划需要以明确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因此开展城市周边工程地质分区研究已成为当前城镇发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以铜川地区为例,根据地质构造及地貌演化确定了地貌类型,依据第四纪沉积物组合差...
利用2013年8月,以Y-12飞机为空中观测平台,搭载PCASP、SMPS、AMS、CCN200、TSI 3563型积分浊度仪和美国MAAP-5012型多角度吸收光度计等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首次对黄土高原大气气溶胶特性开展联合观测的资料,对大气气溶...
鉴于地形正负开度对地貌的良好表达且具有分析尺度灵活性这一重要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借助地形正负开度及其差值图像阈值分割的黄土地貌沟沿线提取方法。首先,计算DEM的地形正负开度,对正负开度进行差值运算以得到开度...
[期刊论文] 《陕西农业科学》1986年1期
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县有48个,占整个西北黄土高原138个水土流失严重县的1/3.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8亿吨左右,占三门峡以上年总输沙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搞好黄土高原治理,特别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
以黄土高原西北缘的靖远和古浪剖面(包含黄土层L1上部和占土壤层SO)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热磁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磁滞回线等测定.结果表明,靖远和古浪L1黄土和SO古土壤具有相似的...
本文利用在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长期观测的陆面物理量资料,在分析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陆面辐射分量、能量分量、地表反照率和Bowen比等陆面土要物理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陆面能量不平衡差...
晚新近纪以来中国北方堆积的风成红粘土-黄土序列是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在黄土高原北部的吴起地区存在一套湖相沉积物,层位上介于第四纪黄土与晚新近纪红粘土之间,但该古湖存在的具体时限尚不清楚.我们利用岩石磁学及...
由于ENVlSAT/AATSR资料不同角度热辐射亮度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从而导致较大误差的产生,本文尝试避开这种误差源,只选取天底观测数据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与MODIS整层大气水汽含量...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
选择陕北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采用野外实测及高精度的1:1万比例尺DEM为基准数据,研究栅格分辨率及地形粗糙度对DEM所提取地面平均坡度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1:1万比例尺DEM,5 m是保证该地区地形描...
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是黄土高原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基于TM和OLI数据,分别估算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效果,并提出需...
[期刊论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年4期
纯裸土像元的N DV 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 DV 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 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
针对黄土高原基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问题,以昕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数字滤波法(3次,α=0.925)分割基流,利用Mann-Kendall、Pettitt、小波分析和Hurst法分析该流域基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特点,采用双...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年3期
植被恢复促进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改变,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揭示人类干预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在景观尺度产生的潜在不利生态效应.以生态脆弱、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敏感的陕北黄土高原为典型研究对象,根据2...
研究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是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制的有效途径.论文利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的天然降水梯度,采用样带研究方法对47个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系...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与经济影响重大,研究其在小地理尺度上的时空变化趋势对该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CRU 1901-2014年逐月气候数据集,利用Delta空间降尺度方法对该数据集在黄土高...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年1期
植被恢复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途径,我国的大规模植被恢复具有特色,产生了巨大效益和广泛影响.退耕还林(草)是我国重大植被恢复工程的典型代表,在黄土高原地区试验示范进而推广到全国.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