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8月以及11月至2004年1月,在北京大学物理楼顶(北纬39.99°,东经116.31°)使用两台黑碳仪(Aethalometer)和一台TEOM1400a(Tapered Elem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来观测气溶胶.得到夏季黑碳的平均浓度为8.8...
采用2016年大气多参数站监测数据,分析连云港市大气中ρ(黑碳气溶胶)的小时及月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气溶胶与NO2、CO、PM10、PM2.5显著相关,与风速、能见度等呈负相关;黑碳气溶胶年均值为2.10μg/m3,日变...
2003年9~11月在西安站点通过黑碳测量仪(Aethlometer)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 min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这些实时的BC浓度经过元素碳校对后,日平均浓度为10.2±5.8μg·m-3,其变化范围为1.8~27.5μg·m-3.BC浓度与污染指...
苯多羧酸法是定量检测黑碳和溶解态黑碳的重要分子标志物法,其中苯多羧酸和硝基苯多羧酸的分离和定量是关键环节。本文建立了苯多羧酸和硝基苯多羧酸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利用质谱的定性能力解决了部分苯多羧酸和...
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2008年残奥会期间北京市黑碳(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浓度均值为1.65μg/m3,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质量粒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位于...
该文介绍了单颗粒黑碳测量仪的观测原理,该仪器利用红外波段的连续激光束对黑碳粒子加热并使之燃烧,通过粒子发出的散射光信号和黑碳粒子燃烧时发出的光信号,来分析每一个黑碳粒子的特性,并通过两种信号的时间差判断黑...
黑碳气溶胶(BC)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成分,在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对局地和全球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环境观测站(SACOL)历时近一年的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我国半干旱地区的BC浓...
[期刊论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1期
黑碳(BC)气溶胶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超过CH4,成为影响全球变暖效应的第二大重要因素,其作用仅次于CO2.本文用基于反射方法的黑碳仪测得2007年5月-2009年10月在北京房山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BC体积浓度...
利用2009年1 ~12月在东莞市大气成分观测站观测到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资料,以及东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该地区黑碳类气溶胶的时变化、日变化及相关气象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东莞黑碳...
黑碳气溶胶(BC)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已经超过CO2,成为影响全球变暖效应的第2大重要因素,其作用仅次于CO2.但是由于碳质气溶胶中碳元素在热力学、光学和化学特性等方面的复杂性,致使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精...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成分,对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具有强烈吸收作用,对气溶胶的局地及全球的气候效应有重要的贡献.本文给出了1994年7月到1995年底在瓦里关本底台进行的黑碳气溶胶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以及...
长期以来,对碳气溶胶的定量研究主要关注OC(有机碳)、EC(元素碳)或BC(黑碳)的整体测定结果,很少有对测定结果细节特征的深入解读.为全面掌握和利用仪器分析结果包含的科学信息,使用热光法IMPROVE_A协议(model 2001A)测...
[期刊论文] 《中国沙漠》2014年4期
利用2006年3月-2007年2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黑碳测量仪的观测数据,结合同期PM10、能见度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沙漠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浓度小时平均...
[期刊论文] 《中国测试 》2012年3期
为了解深圳市环境空气中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2009年利用黑碳仪(aethalometer)对黑碳气溶胶组分进行了在线观测及来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为5.72μg·m-3,占PM25的14.8%,且黑...
在河南某农村站点利用黑碳仪(AE33)对春节前后(2018年2月12日~3月12日)黑碳气溶胶(eBC)进行在线连续监测,获得其质量浓度、昼夜变化及来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的eBC浓度最高,(8.22±4.17)μg/m3,该时期人为活动对eBC影响...
通过采集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小叶黄杨和刺柏叶片样品,对叶片表面滞尘量、叶表颗粒物磁性特征和黑碳(EC)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探究其对周围大气污染的响应.结果显示,小叶黄杨和刺柏叶表颗粒物磁性特征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
为了解深圳地区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特征,使用深圳市西涌(XC)站点(郊区)和竹子林(ZZL)站点(城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测得的BC浓度及常规气象资料,对比研究了深圳地区两个不同代表性站点的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采集芜湖市交通区和对照绿地共40个表层土壤(0~5cm)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样品中26种多环芳烃(PAHs)及甲基多环芳烃的浓度,应用化学热氧化法(CTO-375,BCCTO)、湿化学氧化法(K2Cr2O7/H2SO4,BCCr)分别...
使用三波长光声黑碳光度计(PASS-3)和气溶胶质谱仪(AMS),于2011年秋季在浙江城市点金华和2014年夏季河北区域点望都进行了大气在线观测,采用改进的光吸收 Angstrom 指数(AAE)的方法统计外推黑碳 AAE 值,估算这2个典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