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InSAR基础上提出的多时相InSAR(MT-InSAR)方法,利用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对时序稳定点(PS)进行精确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大气延迟等带来的...
本研究利用InSAR技术与ALOS PALSAR雷达数据,获取了2008年3月20日于田MS7.1地震视线向同震形变场,并基于该数据集和限制性最小二乘算法反演了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通过构造四大类反演方案,详细分析了InSAR观测系统中...
[期刊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针对伯克利山的滑坡问题,利用从1992年到2010年期间获得的大量ERS1/2,Radarsat-1,TerraSAR-X星载雷达数据,提出运用永久散射体(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以一幅主...
基于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升降轨Sentinel-1A/IW宽幅数据,获取了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并以升降轨InSAR观测结果为约束,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基于三种不同接收断层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
[期刊论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10期
为了弥补传统D-InSAR技术的不足,本文应用PS-InSAR、SBAS-InSAR技术对北京地区的29景SAR图像进行时序分析,得到研究区的沉降信息,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技术所获得的结果.结果表明,PS与SBAS所得到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且...
[期刊论文] 《空间科学学报 》2012年5期
从重复轨道InSAR测量基本原理出发,详细给出了相位测量误差对InSAR测高、双轨法D-InSAR形变测量、三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四轨法D-InSAR形变测量影响的近似关系式以及大气延迟误差对相位测量影响的近似关系式;以此为基...
[期刊论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0期
介绍了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分析了D-InSAR技术相比于传统测量手段的优势,并指出其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不足.针对传统D-InSAR技术的局限性,重点讨论了短基线(SBAS)、永久散射体(PS)和角反...
[期刊论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8期
在介绍永久散射体与短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运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其市区地表形变特征.对比升降轨永久散射体方法与短基线方法所得到的形变平均速率和时序分析可知,两种方法所得的研究区域...
[期刊论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9期
重点介绍了InSAR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生成DEM的原理,以及其利用ERDAS软件系统提取DEM的过程。应用结果显示利用此软件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DEM数据,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procedure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应用于地面形变监测已经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监测中InSAR、GPS的结合能够同时提高监测在空间域与时间域的分辨率;本文叙述了G...
[期刊论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年3期
详细探讨了InSAR技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讨论了InSAR与GPS等其它空间技术组合的可能性,提出了GPS/VLBI/SLR/InSAR组合的新设想,并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在地球动力学、现代地壳运动、地球体积和形状变化...
[期刊论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2期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并对地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它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资源勘察和军事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发展的热点.角反射器作...
通过综合分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的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及分段资料,结合InSAR干涉形变场资料,构建了五段断层儿何结构模型,该模型与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在多数分段上基本一致;基于此五段断层模型,运...
通过综合分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的地表破裂带空间分布及分段资料,结合InSAR干涉形变场资料,构建了五段断层儿何结构模型,该模型与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在多数分段上基本一致;基于此五段断层模型,运...
2015年7月3日在西昆仑推覆构造带前缘发生了MW6.4新疆皮山地震,是近40a以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的一次中强地震.文中利用近场大地测量数据,包括4个高精度GPS点和一景高空间分辨率ALOS-2 In SAR干涉数据,联合IRIS/USGS提供...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年5期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缓变地质灾害现象,严重时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会构成威胁.为评价地面沉降交通载荷程度,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提取北京东部地区沉降信息,利用数据场模型,以地铁站信息和...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剧烈,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态势,精密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特点和监测方法,并对InSAR、LiDAR、高分遥感和GNSS 4种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
变形监测是星载InSAR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卫星数据来源;然后对InSAR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分析了D-InSAR、PS-InSAR、SBAS-InSAR、DS-InSAR和MAI等方法的技...
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的4个中等震级地震分别做了研究,其中1个地震发生在2008年,另外3个发生在2009年.利用D-InSAR技术采用Envisat ASAR降轨数据获得了这4个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2008年地震形...